欢迎访问美高梅电子娱乐游戏app(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美高梅官网

我院联合主办2023年度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高端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8日 浏览量 :

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自然与文化遗产,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山地文明的互鉴、发展与研究,2023119日至12日,教育部“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遗产互鉴 山地文明共生:2023年度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在重庆市武隆区顺利举行。本次高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世界遗产与文明互鉴”前沿学术讲座与“中欧山地文明互鉴与世界遗产”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来自美国、匈牙利、韩国等近20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受邀出席。

受邀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曹顺庆,四川大学讲席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李点教授,美高梅电子娱乐游戏app院长、中心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李怡教授,中心副主任、美高梅电子娱乐游戏app张法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韩国成均馆大学英语系教授、NeoheliconA&HCI副主编兼执行主编西蒙·C·埃斯特克(Simon C. Estók),匈牙利社会科学院教授、Neohelicon主编彼得·海居(Péter Hajdu),台湾“中研院”院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讲席教授王明珂,中心特聘专家、原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及副校长曲木铁西教授,原成都市副市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傅勇林,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人文与艺术学部委员、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彭兆荣教授,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教授,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执行主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教授,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多洛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陈波,中心常务副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美高梅电子娱乐游戏app教授、四川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菲、美高梅电子娱乐游戏app庄佩娜副研究员,以及中心科研秘书高小珺博士等参会。

1110日上午,学术交流活动开幕式由重庆市武隆区政协副主席黄锋主持。

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曹顺庆教授致辞

“世界遗产与文明互鉴”前沿学术讲座

开幕式后,“世界遗产与文明互鉴”前沿学术讲座在重庆武隆实验小学学术报告厅举行,西蒙·C·埃斯特克教授、李点教授、彼得·海居教授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庄佩娜副研究员担任学术翻译。

西蒙·C·埃斯特克教授以“多山的东亚人类世:过去的洞见,当今的现实”为题,深入探讨了山地文学作品为当今山地文明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提供的重要启示。他指出,东亚山地文学较欧洲产生更早、种类更丰富,山地文学的研究既丰富了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和总体文学的研究,也对生物多样性、商品化与生态旅游、生物区域主义等议题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实用性价值。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韩国成均馆大学英语系教授西蒙·C.埃斯特克发言

李点教授以“诗中山水:略论后现代主义的自然诗学”为题,探讨后现代主义自然诗学的美学意义。他强调,这种诗学将现代化生活体验置于循环的时空,以山水作为指示远方的意象,在致敬古典主义自然观的同时也反思此时此地的生命意义,诗人也在偶然或随意的诗意中表达着逃避山水与对回归本我的渴望。

四川大学讲席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教授李点发言

匈牙利社会科学院教授彼得·海居发言

 

“中欧山地文明互鉴与世界遗产”会议

1110日下午,“中欧山地文明互鉴与世界遗产”会议在重庆武隆金科酒店(大堂层)二会议室举行。在主旨发言中,我院曹顺庆教授以“解决‘卡嗓子’难题,向世界传播中国话语”为题,强调人文学科的“卡嗓子”问题更需要引起关注。他认为,西方学者的文明由优越论和中国学者的文化不自信,分别是导致中国文论“失语”的外因和内因,并倡导中国学者不仅要在认识层面对不实观点进行辩驳,还应当积极介入国际主流学术话语,将中国话语推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从而着力推动文明平等、文明交流与互鉴。

我院曹顺庆教授主旨演讲

王明珂教授以“居于文明边缘:青藏高原东缘的羌族”为题,深入探讨了1950年代以前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的山居人群——羌族的人类生态、族群认同、山神信仰、历史记忆,弟兄祖先历史与英雄祖先历史,本地人与汉、藏文明之间的多重复杂关系。

台湾“中研院”院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讲席教授王明珂主旨演讲

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山地文明与文学”“山地文明与文化”“山地文明与互鉴”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我院院长李怡教授以“关于文学研究的‘巴蜀学派’问题”为题,认为“全球化”时代也是文化个性的再觉醒时代,而巴蜀学派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个性的再觉醒时代中出现的。在“全球化”时代中,文化的个性不必也不应该没有原则地“与时俱进”,应保留文化的自主性,进而反拨潮流般泯灭个性的社会经济趋势。

张法教授以“文明互鉴中的山水美感:以中国文化山水美感为中心”为题,探讨了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山水美感。他指出《山海经》及先秦古籍中呈现的神话山水美感,包括以五岳四渎体系体现的朝廷山水美感,以三大干龙为核心的整体山水观,以道家的洞天福地体系体现的山水美感,由五大菩萨名山为核心的佛教山水美感,而古今中外不同的山水美感,为建立当今的山水美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我院张法教授发言

 

罗庆春教授的发言“中国当代少数族裔文学跨文明创作的理论意义”以20世纪80年代少数族裔的文学创作为探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中华文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跨族群、跨语种、跨文明的创作现象。他认为,少数族裔的文学创作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理论的多语种、多风格、多思潮的发展趋势,而这一空前的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的变迁,无疑对中国丰富多元的“国家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教授发言

曲木铁西教授以“山地民族的仪式生活”为题,探讨了山地生活的类型与特点及彝族山民仪式的功能和作用。曲教授通过对山地的人生仪式、社会事物仪式、生计仪式、宗教仪式等详细的分析,指出这些仪式为山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精神、信仰、心理上的支撑点,使人们拥有了生存、繁衍的信心并产生信仰力量和精神力量,从而反映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生的看法。

 

彭兆荣教授以“末日与重生:一种边缘形态的博物民族志”为题,以人类学家罗安清的《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为例,对人类何去何从的根本性问题及如何在“人类世”的背景下重塑人与物种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彭兆荣教授发言

陈波教授以“喜马拉雅山地的流动经验”为题,以文献调查结合实地研究的经验,重点探讨了喜马拉雅山地的若干交流通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各地信息、信仰、知识、货物、人员往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陈波发言

傅勇林教授以“文明互鉴——以武隆文旅产业国际化发展为例”为题,从对旅游的新界定出发,指出旅游是现代理念、现代审美与生产生活方式的高密度跨界流动,是高度现代性的引擎或产物。当前要想实现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提升其核心“知识经济”,应当用世界眼光、国际水准和专业素养去激活精读深研领会应用全世界历史文本及历史资源。

多洛肯教授以“巴文化山地文明与土家族民族性格的形塑”为题,深入探讨了巴文化的重要支系——土家族的山地文明形态。他强调在山地地理环境的限制下,土家族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尚力”的文化性格特征、“悍勇拼搏”的军事斗争性格、“习勤力苦”的生产精神风貌,成为具有与时俱进的反思和变通思维。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多洛肯教授发言

 

曾明教授以“发挥文明互鉴作用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强调了武隆在推进国际化的旅游中,需要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做文章。他指出,应当充分利用数字新媒体和移动信息平台做好对外推广,积极构建旅游国际化宣传矩阵,发挥好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等平台作用,切实增强武隆旅游形象的全球“能见度”。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曾明教授发言

最后,李菲教授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进行总结,并主持召开了学术委员会会议,对本年度中心工作及中心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说明。

我院李菲教授发言

在本次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中,与会专家们从文明史、文学、人类学等多元视角为推动山地文学与文化发展、山地文明交流互鉴以及推进武隆山地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了帷幕。会后,与会专家们就重庆武隆的自然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进行了调研。

会议现场

 

采写|范菁

摄影|高小珺

编辑|骆世查

责编|操慧